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将人才招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名将人才招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古代选拔将帅的标准?
1、具有“五德五危”。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
2、具有“三具”。
《管子》认为,“为兵之数,……在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为此,将领必须“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 “人之众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
故主兵必参具者也。
3、具有“五材十过”。
《六韬》提出,“将有五材十过”,即将领必须具备5种品质,避免10种缺点。
“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4、具有“五行十守”。
《淮南子·兵略训》针对将领的素质,提出“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的观点。
所谓“三隧”,就是要求将领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
“四义”就是要求将领做到:“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
“五行”指将领应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爱中有严,诚中有智,勇中有谋。
而“十守”是指要求将领具备的10种心理品质:清白、远虑、坚定、清醒、不贪、不淫、不好辩、不推委、不喜、不怒。
我国古代选拔将帅的标准:
1、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的标准。
2、具备文武兼备、智勇双全。
3、具备“仁”、“勇”、“智”、“义”、“信”等条件。
4、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
三国庐江名将?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要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孙权原本没有答应,后来朱然和全琮又上 书替他求情,孙权才许可,可是赦令未到周胤已经病死在庐陵。
为什么德国二战名将那么多?
一、德国是军国主义国家.军人有崇高的威望.当时许多德国人从小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都把当军人做为一种崇高的荣誉.所以才塑造了那么多王牌军。
二、跟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像空军的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哈特曼,天才马尔赛尤从小就是滑翔伞、机爱好者,人家靠的是兴趣和喜欢!典型的汉斯鲁德尔(一个人仅坦克就摧毁了5个师)被击落32次,腿都没没了,还要飞。德国青少年时期的假期就去接触摩托车组装,机枪兵、狙击手的学校。并且,他们参军可以根据喜好,父子可在一个部队,德海军出现过军舰被击沉,有人说不会游泳,人家是真的喜欢才去的。
德国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小培养军事人才,还有德国的教育非常发达,无论男女都受到高素质教育。
主观上认为凭德军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指挥将领,又有那么多训练精良的高素质单兵,就一定应该打赢二战。实际上,二战德军的指挥确实无懈可击,即使那些在战斗中打败的德军将领,个个都是有勇有谋的打仗人才,这与德国当时的战争背景和欧洲战局有很大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将人才招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名将人才招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