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招聘高管入股骗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招聘高管入股骗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作为老板,你愿意员工入股吗?
愿意。
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技术?品牌?市场份额?商业模式?资本?渠道?都不是。准确来说,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即企业员工,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他们创造的。
企业价值观不同,老板思路不一样,经营内容也不同,有的经营产品,有的经营模式,有的则在经营资本,而最优秀和最具有远见的企业往往经营这这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本——人才。我们可以回顾或者纵览一下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比如苹果、阿里、腾讯等等,他们无一不是依靠优秀的人才来实现和达到今天成就的。
也许有人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们企业小,而且我们企业也非常重视人才,不遗余力地去寻找人才,然后用高薪、高职位来吸引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想并不能实现,一段时间后,不管多高的薪水,多高的职位也有留不住人的时候。好的股权激励能让老板和员工达到利益共同提、精神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种关系是薪资和职位所不能比拟。
当然,作为老他不能更不会很随便让员工入股,他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
1、什么时候进行股权激励:是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还是上市期?
2、对什么人进行股权激励:创业元老?当下英雄?明日之星?核心高管?业务团队?非业务团队?影子股东?资源股东?
3、如何进行股权激励:激励方式?激励额度?激励条件?约束规章?退出条款?具体机制?
这涉及的是一整套的体系,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还有不一样,本条问答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有几个股权的思维老板是必须有的,不然会走弯路;员工要清楚,因为和自己的息息相关。
1、股权激励是基于未来的创造,股权奖励是基于过去的贡献。老板做激励就好了,因为是创造出来的,老板娘也没必要不同意,你不激励只能做1000万,你激励了年终做了1500万,拿个500万分一般出去还净赚250万,而且达到双赢。
2、股权激励中股权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加法。加法就是做增值,做同比例稀释的意思,很多老板娘一看做股权激励就以为现是100%,然后每个人都要分,他一想后面人多了股份都不够份了,所以不做。
3、股权激励不是一干就是注册,就是要员工交钱。员工还不知股权是个什么东东,你就让他交钱;或者他都没跟你交心,你让他交钱,就如题主说的,你给他股份他都不敢接,他不跑才怪。其实股权激励方式有:超额利润、在职股、期权股、注册股等,操作方式根据企业的大小和员工状态来,相当灵活。
让员工入股考验的是老板的“分钱智慧”,反过来说就是有智慧的老板要懂得如何“分钱”“分名”“分利”。
这是“午道”第245条原创问答。【午道南来】旨在让更多的职场人越来越幸福!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企业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否要让员入股,要看老板的发展理念了。
要发展,必须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胸襟。在这个大众创业的年代,不给股份想留下真正的人才是很难的。
老板要懂的分钱,分权,分股份,企业才能越做越大,老板越做越轻松。
老板的胸怀决定其企业的大小。
温馨提示:分股权是一门技术,不是随便分的。分不好可能分来灾难滴。
股权问题欢迎你来“股权集中营”,关注我们的动态,有股权问题随时私信互动。
员工持股对公司有利,不仅能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让员工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毕竟有公司的股份与公司荣辱与共。不过这也要看公司是什么类型,处于什么阶段,发展前景如何。公司发展初期,各方面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员工入股只会导致产生更多的纠纷,影响到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公司前景不明朗,业绩不佳的时候,让员工出资入股的话,员工会形成恐慌和怀疑,不仅起不到任何正面效应,更容易加速公司衰败。
做人的层次不同,老板们的想法又各自不同。本人的想法必须把那些优秀的员工抓在身边,现在的管理要学会共赢,不要认为你是老板就可以想啥是啥,让优秀的员工入股对他自己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都是明智选择。这年头只有傻子才认为一切都是我的。
谢谢悟空邀请!
如果我是老板我在适当程度会让员工入股!员工入股会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能更加积极的做好工作!但是这个要看具体规模!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就没必要了!那样反而会制约发展!很难调剂员工与老板的关系!
如何看待公司强制让员工持股这种行为?
“强制”这个词虽然不好听,但是也不能绝对的否定。如果企业经营萎缩、效益不好,强烈让员工持股,把员工和企业进行绑定,当然不好,企业好的时候没有我事,企业不行了、没钱了,想起我来了,员工肯定不愿意。
但是企业本身就存在着明确的利益共享文化,不管企业是好、还是坏,只要你到我的企业来,你就必须进行适当的投资,赚钱了大家一起分、赔了大家一起受,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规则,就请不要来,这时候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我企业不需要哪些只想着挣点死工资的人,我只欢迎认可我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有认同感的员工,你没有这种风险意识,咱们的价值观感差距有点大,就不要往一起凑了,这种强制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只需要合伙人、创业者,不需要打工者。
但是对于哪些企业突然性的管理变革,突然一天,老板就让每个人员工都来入股,企业效益好、成长乐观还可以,如果企业处于停滞阶段,效益不好,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因为前景不乐观,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冒这个险。企业的强制性入股,就等于让员工突然性的做出生死抉择,如果不入就滚蛋,是无法让员工接受的,因为员工这时看到的多是风险,而不是利益,老板做出这种决定之痈。最好还是想想员工会怎么处理,是否会拿脚说话,别钱没积起来,人都跑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强制,强制,是不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呢?当然,任何强行安排的都不是好的符合自由主义的东西!
但是,强制入股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一要看公司规划和执行能力,二要看公司财产情况和老总的人品,三要看入股是为了什么?
如果以上三点都不错,评价都是优秀,大家会拼这命入股。这么说其实不靠谱,因为上班打工混日子的人不在少数!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企业到时发工资就好了,其他的与我无关。
当然也有各家的实际情况,要交房贷,要结婚生孩子,要考虑自己升职机会和上边领导的关系!更有的是家里一堆烂账还等着处理呢!哪有心思入神么股份?
职工和企业是个什么样的法律关系呢?这是问题的核心。职工如果认为企业发展是老板的事,自然就是打工的,上班的,混日子的,是劳动关系。如果把企业当家,当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那入股有毛不好?这样的职工和企业是伙伴关系。
那么好了!关系不同,观点自然就不同。结局也不同!如果对企业未来评价不好,那就离职好了!或者等合同期满,不再签署合同了,无非就是这个结果。强制一词我看就算了!不管是企业管理者还是职工,只能宣讲,不可强制。因为强制带来的只有副作用!
什么是股权代持,股权代持协议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股权代持,是有限责任公司中,实际出资人将出资份额对应的股份登记在他人名下,不对外显示股东身份,但实际享受股权收益的一种股权治理模式。
在我国,股权代持是合法的。
结合我国《民法总则》《公司法》《合同法》、相关司法解释及最新出台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有关规定,说说股权代持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际出资人必须完善、保存好实际向公司出资的证据。认缴出资的,在公司的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纪要中要有体现;实缴出资的,要将向公司出资的凭据、公司出具的收据等证明材料保存好。
二、实际出资人必须与代持人签订明确的《股权代持合同》,明确实际出资份额、实际享受股份收益等内容。
三、必要时,实际出资人应当与公司过半数的其他股东签订《告知函》等方式,使公司过半数的其他股东知悉其实际出资人的身份。
四、必要时,实际出资人应参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虽然股份不登记在其名下,但通过实际参与经营,使过半数的其他股东知悉其实际出资人身份。
最后,实际出资人在条件成就时,应当及时显名,成为真正的显明名股东,履行股东职责,确保其实际权益。
吉利出资90亿美元成戴姆勒最大股东,汽车狂人李书福是如何一步步从沼泽走向世界?
谢邀!李书福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业的那一批人的代表,吉利这个企业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起步很艰难过程很坎坷但结果注定会辉煌。随着吉利几次成功的并购,17年销量突破百万第一次登上全国乘用车冠军的宝座,再加上开年90亿美金的大手笔入股戴姆勒,吉利老总李书福在国内汽车界其热度一时无两。
那么李书福是怎么让吉利从一个连生产资格都没有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全国第一呢?
不急,咱们先把时间拨回到1997年,1996年刚成立的吉利集团在老总李书福的坚持下决定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第一辆汽车下线,但是直到2001年吉利才获得轿车的生产资格,从这可以看出李书福身上充满了成功者必备的冒险精神。
获得生产资格后,李书福准备大干一把,但是当时的吉利是困难重重,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这个时候李书福说服了当时担任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的徐刚放弃政府职务到吉利担任CEO,徐刚在浙江金融界的人脉关系给当时的吉利带来了资金,资金吸引了人才,人才带来了技术,吉利在短短的两年就在香港借壳上市。2004年李书福又力邀曾任大宇前副总裁、大宇汽车研究院院长、韩国汽车工程协会会长的沈奉燮到吉利担任分管研发的副总裁及汽车研究院院长。从此吉利逐渐从模仿、逆向开发到正向研发的转变,为后来的帝豪等精品车型打下基础。李书福在知人善用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魄力。
2004年这一年在中国汽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政府公布了新《汽车产业政策》,政策明确规定:“2010年国内汽车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要达到国产汽车销量总量的50%。”此政策一出可以说对于吉利、长城这样的民企来说真的是见到了春天。国家看到了“市场换技术”的失败,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三大汽车集团,应该百花齐放。
2004年吉利开始逐渐发力,这一年吉利出口4846辆名列中国轿车出口第一名,国内销量突破10万辆。2005年突破15万辆,2006年超过20万辆,这几年吉利一年一个台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和当时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奇瑞还有点差距,2007年吉利销售近21万辆,奇瑞是38万辆,当时奇瑞实行多品牌战略。
这一年吉利也开始了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转变,并新推出了三大子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2009年帝豪EC718上市拉开了中国最传奇轿车的序幕,整体拉高了吉利汽车的销售单价及档次。
2009年吉利汽车销售33万辆,2010年41.5万辆,2011年43.28万辆,2012年49万辆。在这一切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帝豪一个品牌的拉动,确切的说是帝豪EC7一款车型的拉动,2015年仅帝豪一款车销量占整个吉利汽车销量的40%多,2014年吉利宣布吉利汽车回归一个吉利品牌,启用了全新的以帝豪LOGO为基础的新LOGO,发布了全新的战略,整合统一销售渠道。
从吉利品牌的战略的两次调整可以看出李书福敢于尝试,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快速的去顺应市场的变化。
让大家更为佩服的是李书福的资本并购,利用资本市场去为吉利开疆拓土,先是2006年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公司,2010年收购沃尔沃,2017年收购宝腾49.9%及路斯特51%的股份。通过这几次的并购吉利获得了宝贵的人才、技术、研发,整合了配套供应商等资源,拥有了先进发动机、变速箱制造技术,先进的模块化平台,优秀的底盘调校团队。这一切都为吉利汽车能走向世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书福就像一个布道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努力奋斗着。就像我开头所说的“吉利起步艰难过程坎坷但结果注定会辉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招聘高管入股骗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招聘高管入股骗局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