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保险招聘骗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保险招聘骗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保险中介有哪些忽悠人的套路?
保险套路:忽悠,这样的说法,很复杂。
保险-其实可以这样简单理解:“生、老、病、死。”买了保险生存的时候有怎样保障,老了怎样,病了怎样赔,身故 之后怎样赔。
“忽悠”这个词。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只是夸大的情况不一样。我国保险的发展时间不长,好多都是借外国的 经验来结合中国国情来订立保险产品条款。出事了,保险最终怎样赔付,就是一个近因的原侧。目前中国有好多家保险 公司,人身寿险保险公司,财产险保险公司,养老险保险等等。
保险销售:不管是经纪公司的经纪人或者是保险公司里面的保险代理人,都会存在一部份“忽悠”客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把保险夸大保障范围,重大疾病只要确诊了就即赔,这句话完全是错误的。保监会规定:各家人寿保险公司发生率高的25种重大疾病理赔条件是一样的。确诊即赔的有12种,采取特定治疗的有5种,达到特定状态后赔的有8种。
这种把产品夸大了保障,真正发生了,被保险公司拒赔,就说骗人。
第二:把保障性的产品包装成理财产品,偷换概念,保障+保底+分红等等,可以保病,又带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只是我们公司有,其他公司没有。保障到期了,又可以取出来当生活费。
第三:夸大产品的收益。保险理财产品,销售员带上做好的计划书,对客户承诺保证有6%的收益,但实际收益,与预算收益,结果相差甚远。
您好,“忽悠”,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保险销售,不管是中介还是保险公司直接招聘的“保险代理人”,都存在一部分“忽悠”客户的销售。
如果他通过“忽悠”,让你购买了非常适合你的保险产品,你还应该感谢他。因为他帮你做好了一生的风险管理规划,让你可以一生无忧。
当然,如果他只是为了他的业绩,帮你购买了一些不适合你的产品。这就会让你后期产生退保的想法。
“套路”就是给你演示利益,加上分红,若干年以后可以领好多钱。这一招很多人都中招。
作为一名美国保险中介,我确实认为保险销售有很多不规范甚至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原因很复杂,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有些保险代理人只代理某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该保险产品在市场中可能竞争力并不强,比不上同类产品,所以中介为了销售只能夸大保险产品的优点,另外保险执照门槛很低,很多从业人员素质并不高,不愿意或者没能力深入学习产品知识,对产品的理解很肤浅,只能是连蒙带唬的卖保险。
至于提到具体的套路我能想到的有两点,
第一,把保险赔偿的范围虚构夸大,本来不是保险赔偿范围内,或者保险明确规定在不理赔范围内的内容虚化或者否认,在客人日后理赔的时候被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才发现被骗。
第二夸大保险的收益,以指数型保险为例,每年的利息和指数挂钩,但是并没有每年保证的回报利息数字,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指数市场的历史表现,把平均的年华利率定在6.5-6.9, 而每年的具体数值会上下浮动。有一些中介会错误的告诉客人每年的利率是保证的,甚至有时候把演示的利率调到12-15%,保险的现金值做的特别漂亮,但实际情况最终和演示结果相差太远。
避免被套路也不是难事,首先选择诚实可靠的代理,或者是朋友间有口碑的。其次就是靠自己认真读保险的展示说明,英文是ILLUSTRATION, 基本上所有的条款都会有详细说明。
如何看待五年内通过购买航班延误险900多次,获利300万的李某被警察判定为保险诈骗?
这个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她合理的利用了保险公司的规则漏洞,有人说她涉嫌保险合同诈骗,有人说她触犯了刑法,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一,保险公司方面,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自己制定的,如果被人利用了漏洞,那是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这就好比一些网商在网购平台上搞促销的时候,搞错了价格,被羊毛党薅了很多钱,最后导致亏损,是相同的道理。而且李某的购票行为是真实的,等于掏了钱,拿了一份合同,李某根据自己对天气的判断来堵航班延误,如果赌错了,李某也有一定的损失,这就像打假的王海一样,买到了假货,有时候也得不到赔偿。
二,李某是不是诈骗?是否触发了刑法?李某并没有虚构保险标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掏钱买了机票,李某也没有虚构保险事故,而是根据天气原因赌航班不会准时。因此,我认为不构成保险欺诈。同时,虽然李某有时会用亲朋好友的身份购买机票,只能说是有悖于诚信原则,并不构成合同诈骗。
综上所述,这次事件既有保险公司自身的漏洞原因,也有李某熟悉保险规则,押宝多次成功的主观行为。考虑李某主观上并没有乘坐航班的意愿,因此可判为不当得利,同时,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规则漏洞,双方应各承担一部分责任,李某应当退回部分不当所得,例如利用亲友的身份购买保险的得利。至于法律方面,我觉得李某并没有触犯法律。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觉得好的话,点个赞,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人才,我始终认为能诈骗的都是有“本事”的人,尤其是诈骗公司和机构的,因为这是利用他人的“愚蠢和无知”而获得的成功,最关键是在于 ,李某能够预测天气。而且预测比气象局还要准,实在是太难得了。真是人才。真应了那句话,一个骗子都如此努力,何况你我。
李某是否处犯保险诈骗?就我个人而言,李某的行为之能说是道德问题,是利用了保险公司的漏洞非法获利,不属于诈骗,最多属于不当得利,只要如此数返回资金就行,难道保险公司的“愚蠢”条例需要李某来买单吗?但就目前来看,李某的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刑法保险诈骗罪的判罚,数额特别巨大(100万打底)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李某获利300多万元,主要利用了航班延误险规则的一些漏洞。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本人延误险从来没有理赔到位过,李某是怎么做到的,我真想学学。一个不起眼的险种,居然可以让人发家致富,我还是不行啊。
有人说保险公司自己产品设计存在漏洞,为何要顾客买单,话是这么说,但不是你“犯规”理由,就好比大街上捡别人钱包。所以说李某只能说是“违规”而不是违法。这事如果反过来看,如果李某行为输了呢,保险合同对赌协议,投保人赢了,保险公司赔钱,投保人输了,保险公司就赚了保费。李某的行为也具有风险,他也不可能都赚,肯定也有赔的情况,因为他一旦赌输了,航班没有延误,退票也是有费用的 ,法律问题太专业,我们普通人也不懂,我们是从现实和普通人的感觉去看,李某没有触犯法律。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李某是主动和刻意犯规。从中渔利。
判断如此准确,坚持五年之久,从中也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制度的疏漏。而李某最大违法的地方,就是利用亲朋好友的20多个身份证号和护照号来虚构行程为自己牟利。这属于盗取公民信息罪,这是应该唯一可以入监的地方。李某的行为就是钻空子,行为并不值得提倡。损害的无辜大众的利益,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所有人的交易成本。李某肯定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蹲个几是跑不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险招聘骗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保险招聘骗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