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进贤县招聘信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进贤县招聘信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在招贤纳士方面都是用的什么方式?能否举例说明?
一、用各种方式广发通告,把自己招贤纳士的意图散布出去,让人才来投效。这里举几个例子:
发布求贤令,曹操善于招贤纳士,如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曹操就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告诉人家不用管品德好不好,有才就行。曹操还作诗歌《短歌行》,写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体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燕昭王听取了“千金买骨”的故事后,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吸引了很多有才干的人,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强盛起来。
二、主动拜访,诚恳请求人才辅佐。最著名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展开了。
三、让臣子推荐人才,让人才得到君主重用,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是如此。
四、人才来了后体现自己的重视。许攸投降曹操,曹操为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作风,来不及穿鞋便激动的相迎而出。
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隐刘备“三顾茅庐”访诸葛亮,成为求贤若渴的美谈。朱元璋亦下令分行十道旁求隐逸之才,使明初“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计其数”。明朝左光斗风雪之夜私访,发现了民族英雄史可法。
养士
养士之风盛行于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都在培养人才为已用。古有战国四公子,指的就是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这四人,他们礼贤下士,供养门客。孟尝君就是其中之一,孟尝君十分善待手下的士人,但是只要自称士人,孟尝君就收留,所以他的名声传开之后,天下士人纷纷投奔孟尝君。以养三千门客闻名于世
筑招贤台,亦称黄金台。这是古代帝王招贤纳士的一种常用手段。与黄金台有关的最著名的莫过于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公元前315年,燕国被齐国攻破,燕昭王继位后,采纳大臣郭隗的建议:“请先自隗始”。燕昭王即为其筑宫室而敬之如师,树立礼贤样板,置千金于台,卑身厚币延请天下士。各方有识之士问询而来,形成“士争趋燕”的局面,最终使燕国日益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诚如一首唐诗所咏:“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
出招贤榜,亦称求贤令。两汉是我国历史上人才招聘的黄金时代。汉高祖曾发布“招贤诏令”遍于天下,还规定但凡发现人才,当地郡守都要亲自勉励,驾车送至京城,如果不这样做,就要受免职处分。这不啻为一次全国性的招聘人才动员令。
荐举。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实行过荐举人才的方法。有才不荐,朝廷治罪。春秋时,施伯向鲁庄公推荐曹判,长勺一战大败齐军。汉武帝下荐贤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明初,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杨士奇,一生以荐贤为己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的,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到中国时,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进贤县招聘信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进贤县招聘信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